close

行政院已成立「創新創業政策會報」整合各部門的計劃。這個窗口計劃由杜紫軍、管中閔、馮燕、蔡玉玲等政委領軍,會由行政院跨部會成立單一創業資源窗口,架設入口網站,方便民眾找資源。

「創新創業政策會報」已分成四組:法規調適、創新生態環境、國際鏈結、社會創新與青年創業。

在法規層面,網路募資是一大重點。網路募資包括捐款、股權等籌資管道,我們傾向不要修法,用許可制的方式進行。

至於股票面額制是否要解禁,現在國發會和經濟部尚未達成共識,行政院沒有特定立場。但我的基本精神是,法規限制愈少愈好。

國際鏈結也是我們很大的弱點。近年來,出國念書的人銳減,學生的國際視野不足。即使近年有許多送學生出國的計劃,但是比起在國外念三、四年的博士學位,國際的磨鍊深度還是有所不同。

科技部和各大學陸續送一些團隊到美國,未來國發會也會提出類似計劃。不過,能到矽谷的團隊畢竟是少數,另一個層次是要把矽谷的資源帶進台灣。

政府將請許多五、六十歲,已經在矽谷創業成功的台灣人回來當業師。請他們把矽谷文化帶進來,教團隊如何面對質疑和挑戰。

引進矽谷團隊、國際創投

除了業師,也可以把矽谷團隊拉進台灣。矽谷有些好的團隊沒有人投資,或是在台灣發展比較適合。例如,醫療相關產品,我們可以投資它,再由台灣人協助發展。如此一來,雙方就能在人才和創意的層次相互交流。

為了達成這個目標,行政院正在籌備一筆一到三億美元的基金到矽谷投資,不只支持當地台灣團隊,也要把好的創意帶進台灣。

但政府和民間合作有很多複雜的問題,賺錢不是政府的唯一目的;但如果不賺錢,民間不會想投資。目前考慮透過官股公司投資,但細節需要更嚴謹的規劃,預計二月底定案。

我們也希望吸引外國創投來台。不是真的為了錢,更重要的是要學習挑選標的的眼光。像是國發會跟日本大和創投合作,日本挑生技標的的本事,是台灣沒有的。台灣有千里馬卻沒有伯樂,我們可以學習它們評估公司的能力。

整體而言,在打造創業生態圈時,政府只是輔助的角色,民間可以做的盡量讓民間做,做得好的我們幫忙找資源,做得比較差的由我們補足,根本做不來的才讓政府出手。(李立心採訪整理)

2015年1月21日 天下雜誌565期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最新消息 青年創業 募資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er 的頭像
    Ler

    Ler♥幸福旅程☆

    L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